1945年,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接连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。但回顾1944年5月,当时的德国形势依然看起来非常强大,控制了大半个欧洲。然而,仅仅一个月后,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,法国被解放,德国的局势急转直下,希特勒也在一年后自杀,德国最终宣布战败。那么,为什么看似强大的德国,在一年之内就会败得如此彻底呢?
要理解德国为何在战争中失败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德国发动战争的动机。与许多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不同,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境非常糟糕。由于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,德国被迫支付巨额赔款,割地赔偿,并且大幅限制了军备发展。这些不公平的条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。
战后的德国经济严重衰退,民众生活困苦。巨额赔款的压力,加上美国经济危机的蔓延,再加上部分犹太人从中渔利,使得德国的经济几乎崩溃。民众连一块面包都难以买到,货币贬值严重,国家一片萧条。在这种困境下,德国民众的情绪变得极端,甚至有部分人开始支持激进的极端主义思想。
展开剩余79%这时,阿道夫·希特勒,一个曾参加过一战的老兵、落榜的美术学生,站了出来。他带领纳粹党成为了执政党。上台后,希特勒宣布除了纳粹党外,所有其他政党都是非法的,并开始推动集权和军国主义。在国内矛盾激烈的背景下,希特勒认为,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国内的危机和民众的不满。
然而,希特勒似乎低估了战争的规模。他不但激起了德国人民的愤怒,还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对外侵略的冲动。1939年,德国入侵波兰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。这场战争的规模远超了希特勒的预期。
在战争初期,德国的装甲化部队,特别是闪电战战术,取得了惊人的胜利。德军快速征服了波兰,甚至波兰的骑兵都未能阻挡德军的装甲部队,战争仅用了12天就结束了。接着,德国又相继入侵了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,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欧。然而,德国未能侵略西班牙,这成为它的一大障碍。而且,英国的存在成为了德国进攻欧洲的天然屏障。
由于英国控制着马耳他等地中海关键岛屿,德国无法通过闪电战征服不列颠岛,西线战场因此陷入僵持。为了打破僵局,1941年,希特勒启动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,试图通过入侵苏联来开辟新的战线。在战争初期,德军的进攻势如破竹,甚至一度逼近莫斯科。但苏联的严寒天气让德军的装甲部队陷入困境,加上苏联逐渐恢复了战力,德国在东线的优势逐渐被逆转。
与此同时,德国在北非的战争也陷入困境。意大利在北非战场被英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,德国为了支持意大利,不得不派遣隆美尔带领部队增援北非。这样,德国就陷入了三线作战的困境,战争局势愈加不利。
德国的两个盟友也未能为它减轻压力。意大利在北非的失败,使得德国的力量分散。日本偷袭了珍珠港,使得本来与战争无关的美国也卷入了二战。一旦美国参战,德国的处境变得更加严峻。虽然1944年5月,德国依旧控制着大半个欧洲,但它的国力已经大大消耗殆尽,想要继续抵抗的希望变得渺茫。
历史上有句古话,《孙子兵法》早就预言了德国的失败。书中提到:“久则钝兵挫锐,攻城则力屈,久暴师则国用不足。夫钝兵挫锐,屈力殚货,则诸侯乘其弊而起,虽有智者,不能善其后矣。”意思是战争应该速战速决,一旦陷入持久战,士兵疲惫,士气崩溃,财力耗尽,敌国就会趁机反击。德国的失败正是这一战略原则的直接体现。
德国迅速溃败的原因,除去战略错误,最重要的还是无法承受的多线作战,以及民众的不满情绪让战争规模和压力远远超出预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