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超怪象:支离破碎的赛程,谁在为难谁?
知名媒体人尹老师的一篇《旱的旱死涝的涝死,碎片化中超赛程何等荒谬》如同一记重锤,敲醒了沉寂已久的中国足坛。读罢全文,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超联赛的无奈与愤懑,但更应该被拷问的,恐怕是那些手握权柄的管理机构。
不妨将视线投向那个本应充满活力的国际比赛日。放眼全球,世界杯预选赛的战鼓擂动,青年才俊在世青赛的舞台上挥洒汗水,亚洲杯预选赛同样如火如荼,更有数不清的友谊赛和热身赛,构成了一幅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的画卷。然而,在这片喧嚣之中,中超联赛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,长达20天的休赛期,让中国足坛陷入一片死寂。
国足主帅悬而未决,国脚们也无球可踢,这或许是休赛的“理由”。然而,球员们的生活状态却显得有些“精彩”:有的拖家带口,尽情享受难得的假期;有的则摇身一变,成为网络红人,在镜头前分享生活点滴;还有的忙着签名售卖球衣,将剩余价值发挥到极致。更有甚者,不远万里跑到韩国,只为观看一场桑巴军团的表演赛。
展开剩余77%球员们尚能自得其乐,球迷们却倍感煎熬。除了“村超”、“苏超”、“鲁超”、“湖超”、“疆超”等民间赛事聊以慰藉,甚至连央视都开始直播苏格兰足球联赛,球迷们似乎别无选择。不愿扎堆景区看人山人海,又不想错过精彩赛事,他们只能将满腔怒火倾泻向足协。
这并非一时之弊,而是积弊已久。早在六月初,当国足无缘世界杯附加赛的结局已定,有关部门就应该未雨绸缪,提前规划九月、十月的国家队比赛日。即使没有外籍名帅坐镇,哪怕由郑智、陈涛等本土教练带领,也应该组织几场高质量的热身赛。这无关成绩,更无关消遣,而是一种态度,一种责任的体现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当卡纳瓦罗的传闻甚嚣尘上,甚至已经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队“上课”时,我们的国足选帅工作却依然在各种“程序”中原地打转。
当然,程序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,或许也并非足协一家可以左右。况且,距离下一次大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,主教练到位的时间早晚似乎也无关紧要。但是,联赛呢?联赛又该如何解释?
9月28日,中超联赛完成第26轮(其中一场延期至10月4日)后,便毫无征兆地进入了漫长的休赛期。第27轮比赛要等到10月17日才能重新开打。这意味着,像上海申花这样最早完成上轮比赛的球队,将拥有长达23天的休息时间。球员们除了吃喝睡,恐怕也只能对着天花板上的蚊子发呆。
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在草草完成两轮(第27、28轮)比赛后,第29轮又要等到10月31日才姗姗来迟,并于11月2日结束。而最“搞笑”的还在后面,第29轮结束后,联赛再次进入长达20天的休赛期,最后一轮,也就是第30轮比赛,要等到11月22日才能“激情上演”。如此断断续续、拖拖沓沓的赛程安排,让人不禁怀疑,某些人是不是非要把联赛切割得支离破碎才肯罢休。
按照中国足球改革的设想,中足联成立后,足协将专注于国字号球队、青训和社会足球,而职业联赛的运营,包括赛程、赛制和竞赛规则的制定,以及外援政策等,则将交给中足联负责。但是,联赛准入、财务政策以及监管等方面,足协仍然保留着直接参与权。
表面上看,中国足球似乎实现了管办分离,职业联赛的管理应该更加有序、更加规范。然而,事实却并非如此。上述种种乱象,我们不敢妄加揣测是哪个部门故意给另一个部门“出难题”,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,彼此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。中足联当然清楚国家队没有附加赛任务,也没有热身赛安排,甚至连主教练都尚未确定。如果他们能够稍稍主动一些,与足协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,联赛的赛程安排本可以更加紧凑、更加科学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让球迷们贻笑大方,更让全世界看笑话。
智慧与否固然重要,但作为与否则更加关键。对于职业足球而言,联赛是根基。只有认真、专注于联赛管理,千方百计提高职业联赛的水平,国家队才能水涨船高,整个中国足球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。这个道理就像1 1=2一样简单明了,可某些管理者却似乎另有打算,另辟蹊径。球迷们再着急、媒体人再呼吁,又有什么用呢?人家稳坐钓鱼船,按部就班,一切照旧。
正如一位球迷一针见血地评论道:“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你懂的。”足球这事,反正又不是自己的,那就混呗。
(本文为独家稿件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。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
"
发布于:江西省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