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趁妮,大家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,她是全国著名的拥军模范,来自河南禹州。赵趁妮的一生充满了对军人的崇敬与支持,她将拥军爱国视为自己终生的责任。1978年,她将自己的儿子刘同宝送去参军,不久后,赵家接连失去了四位亲人,包括婆婆和丈夫。即便如此,赵趁妮强忍悲痛,没有将这些不幸的消息告诉正在服役的儿子。
次年,越南战争爆发,赵趁妮依旧没有停下支持国防的脚步。她不仅劝说女儿放弃工作,参军报效祖国,还让她的三个孩子都先后参军。更令人敬佩的是,赵趁妮的六个孩子中有三人参过军,而她的孙辈中也有四人选择了军旅生涯。
赵趁妮不仅如此,她时常自己出钱为部队购买慰问品,给新兵写信寄语,甚至亲手为战士们纳鞋垫。由于她为拥军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,赵趁妮获得了总政治部、民政部、河南省政府等单位的“爱国拥军模范”荣誉称号,并且被全国妇联和省妇联授予“高尚的母亲”称号。
然而,赵趁妮的事迹能够广泛传播,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,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——袁守芳上将。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军事宣传工作者,袁守芳通过自己的写作才华,发现了赵趁妮的事迹,并通过新闻报道将她的故事传播开来,让全军乃至全社会都感受到了她的精神力量。
展开剩余57%袁守芳出生于1939年3月,辽宁葫芦岛人。19岁时,他参军加入了解放军,成为沈阳军区46军的一名基层战士。此时,46军刚从朝鲜战场归来驻防吉林。袁守芳在军队中的成长经历较为独特,虽然他从未担任过高级指挥职务,但却一直在基层宣传系统工作,从最初的宣传干事到最终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,足足经历了40多年。
在46军服役期间,袁守芳不仅见证了军队的发展,也经历了46军从辉煌到被裁撤的全过程。他的军事宣传工作成绩突出,许多稿件被《解放军报》刊登,甚至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《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》中播出。因为在军事宣传领域的突出贡献,袁守芳得到了许多机会,最终从基层的政工干部一路晋升为共和国上将。
袁守芳在46军被撤编后,调任济南军区,最终升任为正军级的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,随后又成为总政治部副主任。他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工系统干部的升迁路径,凭借扎实的政工工作能力和杰出的宣传才能,他一步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最终在2000年晋升为上将。
在军事生涯中,袁守芳虽然没有担任过师以上的主官职务,但凭借扎实的工作和贡献,他最终获得了共和国上将的荣誉,这也证明了政工工作在军队中的重要地位。
总的来说,赵趁妮的事迹和袁守芳将军的宣传工作共同成就了这段动人的历史。赵趁妮以无私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拥军信念感染了无数人,而袁守芳通过他的笔触,把这种感动传播开来,成为了全军的榜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