岛内有人提出要用“源头打击”的方式,直接用火箭炮打击大陆的关键目标,这个想法在一次兵棋推演中引发了广泛讨论。退役将领李喜明在讨论中直接指出,这种能力对美国来说或许可行,但对台湾来说很难实现。
所谓“源头打击”并不是简单发几枚火箭弹就能完成的事情。以“海马斯”系统为例,它确实能发射射程超过三百公里的制导火箭,理论上可以打到较远目标。但要真正做到“源头打击”,需要完整的作战链条:精确侦查、目标定位、连续打击以及打击后效果评估,才能决定是否继续行动。单靠几套火箭炮、零星发射是无法形成持续的打击能力的。
台湾目前从美国引进了海马斯系统,已交付十一套,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追加采购。若把计划全部算上,数量可能达到几十套,看起来力量不小,但李喜明认为,这样的装备并不能填补侦察、弹药、后勤和持续打击能力上的巨大缺口,更多只是表面上的武器堆积。
另一方面,美国向台湾出售这些武器的政治目的明显。表面说是维护地区稳定,实则是在借军售增强自身在亚太的影响力,借助武器和军事关系牵制大陆。外交上和舆论上,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强烈反应,认为违背有关原则,可能使区域局势更紧张。
展开剩余55%面对这种局面,解放军的应对思路更偏向整体战略与战术结合,而不是被动应对单一武器的挑衅。退役将领栗正杰提出的概括性打法是“围点打援、阻援打点”。他的设想包括用海上兵力封堵和牵制外部援助力量,同时动用航母编队和大量强火力舰艇实施局部饱和打击,形成对敌方支援行动的有效阻断和威慑。
如果冲突真的爆发,解放军的目标不是单纯罗列武器数量,而是通过多方位、协同的战术安排,确保能够限制外部干预、在关键区域取得优势。这种策略强调立体应对能力,包括海空火力、电子侦察和信息链协同,而不是单一依赖某种长射程火箭系统。
总结来说,所谓“用海马斯对大陆实施源头打击”更多是政治与军事博弈中的一种冒险设想。技术上和后勤上都有巨大的难题;战略上,倚重外部力量去对抗整体优势,也会把自身置于更危险的位置。解放军的应对更加注重整体作战能力与遏制援助的战术安排,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