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岛内自研的首艘常规攻击潜艇“海鲲号”在进行海试时遭遇了严重进展滞后,导致原定的交付时间大幅延后,引发了各方关注。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,海鲲号在进行海试时只完成了3次浮航和浅水潜航的测试,却因种种原因停航长达三个月,至今未进行深度潜航测试。原计划在今年9月完成所有海试并于11月交付台湾海军的计划也因此大幅推迟,且目前台当局尚未透露新的交付时间表。
目前,台当局对于海鲲号进度滞后的原因互相推诿,台军指责船厂,船厂则归咎于台当局的管理问题。各方都在推卸责任,谁也不愿承认潜艇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。这个局面最终传到了大陆,记者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询问了相关问题。解放军发言人简洁回应:“台独”势力花费巨资拼凑所谓的“自制潜艇”,在解放军面前毫无威胁,简直是自不量力,最终只会自取灭亡。
这段简短的回应“自不量力、自取灭亡”在字面和深层含义上都很贴切地概括了海鲲号的命运。海鲲号之所以不敢进行更深入的测试,核心问题在于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。一旦进行深度潜航,艇体可能会发生破裂、漏水等危险,甚至造成潜艇损毁,进而危及艇员生命,这正是“自取灭亡”的真实写照。尽管造船厂方面表示不存在这种风险,但台军和测试人员显然不敢拿生命去冒险。
展开剩余68%解放军的这一评价深刻揭示了海鲲号的最大问题——它根本不符合潜艇的基本要求。台岛从未有过独立制造潜艇的经验,相关技术也十分薄弱,迫使其在技术和经验匮乏的情况下,硬生生拼凑出一艘潜艇,结果只能是“自不量力”。潜艇出现的问题和各方互相推卸责任,实际上反映了这艘潜艇的实际价值极为有限,甚至有专家认为,海鲲号根本就是一堆废铁。
那么,台当局为何要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巨资制造这艘潜艇呢?答案很简单,尽管台独势力通过舆论宣扬自家军事建设的成果,营造出一种台军可以抗衡解放军的假象,但岛内的军事专家都非常清楚,当前两岸军事力量对比悬殊,台独武装根本无法凭借现有力量拒绝统一。这让台当局不得不考虑发展所谓的“非对称战力”,以求在面对解放军时,能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出一些威胁。
在这一背景下,台当局优先发展了无人装备、反舰导弹、巡航导弹和潜艇等战略性装备。尤其是潜艇这一项目,虽然台当局能够依靠自主研发或外购其他装备,但潜艇却始终是一个无法从外界获得的难题。由于潜艇的战略价值极高,任何国家都不愿出售潜艇给台当局,生怕惹怒中国大陆。因此,台当局最终只能选择自行研制潜艇。
然而,这样的选择使得海鲲号在技术和安全上都出现了极大的隐患。尽管台当局投入了大量资金,但这艘潜艇却在基本的安全性上存在重大问题,导致它无法完成最基本的潜航任务。即便台当局通过奇迹般的修复让海鲲号正常运行,它的性能水平也只能与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西欧常规攻击潜艇相当,甚至连与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相比,都差距甚远。
更为重要的是,解放军已在台海周边部署了强大的反潜体系,针对潜艇的防御力量极为强大。在这种密集的防护网面前,即使海鲲号成功出海,也难以对台海局势构成实质威胁,甚至可能在刚出港时就被发现。因此,无论是从安全性、技术性,还是从战略层面来看,海鲲号都不过是一个无法改变局势的武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