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简直不可理喻!这简直是耻辱!”
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当我军将领收到前线传回的消息时,愤怒得猛地拍了拍桌子——这是我军在越南战场上首次出现整连部队投降的惨痛记录。此次战争中,我军共有238名战士被越方俘虏,其中219人就是来自这次成建制投降的连队。
那么,这支连队为何会出现成建制投降?而这场投降背后的深远影响又究竟有多大?
展开剩余89%首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成建制投降的部队,是50军150师448团的1连。战后,这位一连连长满怀愧疚地承认:“我是五十军的罪人!我让五十军所有战士的鲜血白流了!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无数人的心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前,第五十军的战绩无疑是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。它的前身是滇军,抗日战争期间隶属于国军六十军。1948年辽沈战役中,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,为东北的和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。
战后,六十军改编为解放军第五十军,保留了原有的编制。进入抗美援朝战场后,第五十军作为少数原国军部队之一,担当起冲锋陷阵的重任。与其他两支国军部队被安排在后方不同,第五十军始终奋战在朝鲜前线。
五大战役中,第五十军全员参与,尤其在第四次战役中,他们成功执行了“西顶东放”的战术策略,顶住物资极度匮乏的压力,坚守汉江两岸整整五十个昼夜,切断了美军的补给线。
更令人骄傲的是,在汉城战役中,第五十军成为首支攻入汉城的“先登勇士”,战士们为此扬眉吐气,自豪地说:“我们尽力了,今后在兄弟部队面前再也不低头了!”
上级领导对五十军的表现赞赏有加,谁能想到这支在内战中屡遭挫折的部队,在朝鲜战场上竟如此英勇。战后,五十军将士伤亡惨重,存活不到十分之一。领导对曾泽生大加赞赏:“五十军打得好,你指挥得好,我一定优先给五十军补兵、换装!”
抗美援朝胜利后,五十军凯旋归国,军部和师团分散驻扎四川省内。昔日背负“前国军部队”骂名的五十军,如今已被“朝鲜战场英雄部队”的光环取代,成为西南军区的骄傲。
1978年,越南借柬埔寨“红色高棉”统治不稳之机,悍然发动入侵战争。我国严厉谴责越南侵略行径,但背靠苏联的越南却毫不在意中国的警告,自称拥有“世界第三陆军”,甚至有意侵犯中国领土。
1979年,面对越南愈加嚣张的态度,我国决定给予沉重教训,让越南清楚知道,自己不是随便能招惹的对手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第五十军驻云南,负责前线的后勤接应任务。虽然战斗持续不到一个月,越南军队已经无力抵抗,放弃北部防线。前线归来的战友个个神采奕奕,五十军士兵看得心痒难耐。
尽管五十军在四川从事建设工作,训练较少,新兵大量涌入,战斗力有所下降,但士气依旧高昂,战士们个个渴望冲锋前线立功,渴望佩戴红花和荣誉。
当时五十军的战士们纷纷向上级反映:“别的部队都能去前线,我们却只能看着,连受训的机会都没有,领导,给我们一次机会吧!我们一定会再现朝鲜战场的威风!”上级看到越南军队节节败退,国家又有练兵需要,便批准五十军前往前线“练手”。
进入越南战场初期,50军148师因地理位置靠近,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出击。虽然起初有些不适应,但越南北部的主力和基础设施已大部分被摧毁,148师势如破竹,击溃了越南零星的反扑。
第一阶段战事迅速结束,148师待命数日后准备撤退。448团建议沿公路机动回国,但师部认为此次战功不足,兵力有限,提出448团沿班英小路向北再转西,开展扫荡行动。无奈之下,448团执行师部命令,从班英出发。
许多战士已不再兴奋,渴望早日回家,面对茫茫原始雨林,心情沉重。但仍抱着“既来之则安之”的态度,448团决定全力以赴,务求剿灭敌军。
作战计划是,一营、三营先向北再向西,形成大圈包围;二营先向北后向东绕小圈,最终汇合回归大路。殊不知,深入陌生地形本就是战术禁忌,分兵行动更成了致命弱点。潜伏在雨林中的越南兵闻讯,决心吃掉整个二营,扬眉吐气。
分兵后的第二个夜晚,二营与一营、三营早已分离许久。越南兵趁夜色朦胧,悄然偷袭二营。夜战环境恶劣,二营士兵措手不及。由于缺乏夜战经验,指挥官误判敌军人数,以为遭遇重兵埋伏。
副团长急忙出面指挥,未料被流弹击中当场牺牲。枪声越来越近,二营营长陷入慌乱,紧急向团部求援:“团部,我们遭敌军数倍围攻,副团长已亡,请求支援!”
448团急报上级,期望得到支援。没想到师部断然回应:“北部无大股敌军,命令二营自行突围!”
团部陷入两难,既要照顾二营兄弟情谊,又得服从命令。最终折中方案是派直属一连和八连出击救援二营。
直属连战斗力强劲,团部相信只要突破敌阵一侧,就能助二营突围。可敌人势力庞大,战场处于其主场优势。
一连、八连按照计划攻入包围圈,与二营会合。然而这不过是敌人的疑兵计,合围圈随即封死山头。黎明时分,历经一夜激战,战士们疲惫不堪,却看到山下丛林密布敌影。
越军开始稳步推进,缺乏弹药和睡眠的我军战士顶住三轮猛攻后,再次呼叫支援。此时全场处于撤退阶段,二营加一连、八连成了最末端部队,援军最快也要一天后才能抵达。
弹尽粮绝、伤亡惨重,山顶仅剩600余名战士。摆在眼前只有两条路:冒死突围或坚守待援。
八连连长王立新主张主动出击,避免更多人被围困。一连连长李和平也支持突围,正准备开口时,一连指导员冯增敏劝说:“王连长,战士已到极限,山顶坚守至少能保护大家,贸然突围风险极大。”
李和平面对年轻战士,深知责任重大,不敢轻率决断。最终决定分兵:部分跟王立新突围,部分坚守等待援军。
突围途中,王立新身先士卒,血战开辟血路。欲回头通知山顶部队跟进时,却被敌人发现身份,身中数枪英勇牺牲。
随其突围者牺牲惨重,但最终成功脱困。战士肖家喜腿部中弹脱队,凭一条腿、一支枪,跋涉八天八夜,奇迹般回国,被誉为“一等功臣”和“钢铁战士”。
但留守山顶的一连未获此运,敌人持续猛攻,战士们难得歇息。枪声间歇时,敌军劝降:“解放军战士,放下武器,我们曾是抗美盟友,保证你们安全。”
李和平怒不可遏,欲击毙劝降者,幸冯增敏及时阻止:“连长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