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年刀剪传奇,张小泉的涅槃之路?
曾经的“刀剪界扛把子”,如今却沦为拍卖槌下的筹码。 上月,近400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——张小泉,其2000多万股股份以3.58亿元的低价被拍卖,仅相当于市场价格的四成。 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“抄底”者并非资本大亨,而是一位85后,成都白兔集团的高管王傲延,一位来自新媒体领域的企业家。
这起拍卖仅仅是冰山一角。资料显示,张小泉目前被抵押的股权总计超过7600万股,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近40亿元。如果控股方富春控股无力偿还债务,张小泉的股权拍卖将继续进行,直到债务清偿完毕。 届时,股东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,张小泉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。
展开剩余80%这究竟是一场资本的盛宴,还是对百年老字号的残酷绞杀? 张小泉的陨落,与其母公司富春控股的困境以及自身经营问题密不可分。
富春控股的覆灭与张小泉的困境:
起初,富春控股在2007年以重金收购张小泉七成股权,成为最大股东。 彼时,张小泉还是一家传统的集体制企业,平均员工年龄超过40岁,大多只有小学学历。 富春控股的介入,带来了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的变革:老员工被替换为“新鲜血液”,工厂建设和现代化技术引进提升了生产效率。 在富春控股的推动下,张小泉年产值从两千万元实现飞速增长,并于2021年成功IPO,成为“刀剪界首股”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2017年以来,房地产行业震荡加剧,作为房地产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富春控股受到重创,资金链断裂。 为了填补资金窟窿,富春控股将张小泉的股份作为担保,向银行贷款,并将资金投入到供应链金融、预制菜、房地产等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项目。 其中,仅某地产业园项目就耗资130亿元,最终却烂尾。 多元化投资非但没有分散风险,反而因缺乏协同性加剧了风险。 高杠杆带来的风险最终爆发,富春控股深陷财务危机,负债飙升至60亿元,几乎是张小泉市值的双倍。 为了偿还债务,张小泉被迫成为“替罪羊”,利润被抽取殆尽,股权也被拍卖。
张小泉自身经营的挑战:
除了母公司拖累,张小泉自身也存在经营问题。近年来,张小泉陷入“只销售但不赚钱”的窘境。 尽管营收增长,但归母净利润却持续下降,过去三年均处于下滑状态。 为了与王麻子、十八子作、苏泊尔等竞争对手竞争,张小泉大幅增加广告推广投入,但收效甚微,反而因产品质量问题和负面新闻流失市场份额。
2023年,某网友使用新购张小泉砍骨刀砍骨头时,刀身断裂,引发舆论哗然。 此后,张小泉负责人直播“自证清白”,却再次因刀柄脱落引发网友嘲讽,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。 质量问题导致口碑严重受损,净利润也持续下跌,从2021年的7800多万元跌至2023年的2800多万元。
白兔集团的介入:是救赎还是陷阱?
王傲延,一位专注于新媒体运营的白兔集团高管,收购了张小泉18%的股份。 白兔集团曾因旗下主播直播带货产品质量问题而饱受诟病。 王傲延的收购,被解读为其布局上游供应链,以及寻求借壳上市的一种手段。
这对于张小泉而言,是机遇还是挑战?白兔集团擅长数字营销,或许能帮助张小泉提升品牌影响力,并拓展海外市场。 但口碑修复、两者业务差异协调以及如何平衡销量和品质等问题,依然是摆在面前的巨大挑战。
老字号的困境与未来:
张小泉的遭遇,并非个例。 全国老字号曾有上万家,如今却仅剩千余家,大部分处于困境之中。 老字号的困境在于,它们既要守护传统技艺,又要适应时代变革,这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革。 张小泉能否在新股东的帮助下涅槃重生,抑或是沦为资本逐利的牺牲品,仍是未知之数。 老字号的未来,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,更取决于资本的理性与社会环境的改善。 四百年传承,能否在新的时代继续延续,最终答案,有待时间检验。
(参考资料同上)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倍盈配资-最新配资官网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网站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